菩提岛原名石臼坨,也叫十九坨,是一座具有神秘色彩和充满神奇故事的海岛。菩提岛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168种,有相当一部分草木属南方热带和北方寒带植物,其中又以数量众多的“佛教圣树”菩提树林堪称奇观,丰富的植物和湿地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年都吸引了多达400多种的鸟类来此栖息繁衍,成为备受摄影家欢迎的国际观鸟基地,岛上还有明代朝阳庵旧址、清代潮音寺等名胜古迹。春夏秋季,奇花异草,鸟唱蝉鸣,一副纯自然风光,置身其间,深有返璞归真之感。
菩提树又名“小叶朴”,属桑科半落叶大乔木,原产地,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属亚热带植物,在中国主要生长于福建泉州一带,在北方,菩提树极为罕见,除菩提岛外,大连旅顺一带还有生存。菩提岛上有大片菩提林,菩提树各有形态,曲干聚拢搂抱,枝桠旁逸斜出,自由生长,绝无束缚,时而随风舞动,自由摇曳,时而静止不动,似在领会禅理。
菩提岛地处东北和华北动物地理区系的包围之中,是中国东北、内蒙古及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和南方地区之间鸟类迁移的交汇点。这里滩涂广阔,植物茂密,食料丰富,人为影响较小,对鸟类栖息繁殖十分有利。据说,每年来此栖息繁衍的鸟类多达400多种,其中白鹳、黑鹳、白头鹤、短尾信天翁等都是国家珍稀鸟类,吸引着来自德、英、丹麦、芬兰、西班牙等国的观鸟团前来观鸟。
《乐亭县志》记载“石臼坨上有古寺,名曰‘朝阳庵’,系明朝万历初年(1573)显光上人始建,后成为佛事圣地,闻名遐尔,远近僧侣、信士弟子慕名宋此朝拜不绝。”“朝阳庵建筑风格已无从可考,其八代孙智元于乾隆24年(1759)重建大殿两座,廊房6楹,前殿5间,后殿6间。”自此至光绪年间,朝阳庵有120余人,虽代有祠人,却无发展,后因岁久已露败象,其故址在岛上有两处,一处距潮音寺东南数丈的大桑树下,存有一块石碑,另一处在潮音寺北半里处,遗迹已荡然无存,只余断碑残碣淹没在荒草丛中。
潮音寺始建于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寺僧法本出游劝募十四年,定址在岛中心的朝阳庵旧址,历经44个寒暑,最后由法本弟子真空完成,逐渐发展为渤海一大名寺。潮音寺全院建有佛殿三层:前殿三间为“金刚殿”,殿内两厢分塑增长、广目、多文、持国四大金刚彩绘塑像,造型伟岸,神态逼真;第二层“天王殿”三间居中,设计独特,全殿呈亭子壮,又名“转角寺”,殿内天王正位,旁列十八罗汉造型各异,彩绘精细,栩栩如生,又因该殿地铺青石,寺内回音轰鸣响亮,又有“回音寺”之俗称;第三层为后殿五楹,殿门居中,殿内涂绘,雕梁画栋,流光溢彩,围墙雕有千身罗汉,千姿百态,各具风韵;后殿两旁,各建有僧房八间,东西配殿六间,经堂、客舍、厨房、浴室无所不备。东院为雇工、劳僧杂作之所,西院为插树为篱的花卉、园圃之区,占地达10亩以上。寺北斜径通幽,建有精舍(即招待所)三间,窗明几净,布置幽雅,专供客人居住。
潮音寺在清末民初年间达到鼎盛,僧众曾达百人之多,远近僧侣、信徒弟子、善男信女慕名来此朝拜者络绎不绝,成为一处佛门圣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寺庙不幸遭炮击,殿宇大部被毁,“文革”之中再遭浩劫,前中大殿均被拆除,殿内四壁之石刻五百罗汉均被凿毁,现寺为当时仅存并修复后的后殿,和按原样修复的东西配殿。
北京方向:
走京沈高速在唐山东出口下,转唐津高速至乐亭出口,再转唐港高速到终点,下高速有菩提岛、月坨岛及浅水湾的路标。
1、可乘坐火车至秦皇岛昌黎站,再转至秦滨高速公路到达。
2、可乘坐飞机抵达秦皇岛北戴河国际机,场通过机场高速再转至秦滨高速公路到达。
北部多草滩、草地、灌木,为荒岛景观,因人迹罕至,登岛体验有洪荒、孤野之感。
该岛是经潮流作用形成的蚀余性岛屿,海岛特色明显,游人可充分体验吃海、住海、航海、观海的情趣。
全岛为沙性,沙丘密布,地势平坦,可进行沙浴、沙雕、日光浴等活动。
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公里。打网岗东西长13.5公里,均宽50米,是中国北方海域最细长的岛,并形成中国独有的双道海岸线。
全岛草木丛生,有多种乔、灌木及花草植物,植被覆盖率达98%。
因植被茂盛,人员稀少,咸淡水及食物丰富,每年吸引着400余种鸟类来此栖息、繁衍,成为名副其实的“鸟岛”。
岛东南有状似弦月的月岛。在特定的日子里,可以观赏到“三日同晖”、“三月同晖”的奇景。即在天空、海中和沙滩上同时有几个太阳(月亮)争辉。
岛上有建于明朝的“朝阳庵”遗址和建于清朝的“潮音寺”,前者现存残碑一块及瓦砾,后者现有后殿五间,内有佛像及雕刻的500罗汉,刻工精细,前廊石柱有精致的石雕及楹联数副,足见当时佛事的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