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塔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原名“宝塔”,地处宝塔街道江边村)兴建于明朝万历42年(公园1651年)至今已有398年的历史。高峰塔上下共七层,在文革期间被毁以后,宝塔街道江边村于1994年在旧址重建高峰塔并于次年对外开放。而后由于年久失修,高峰塔逐渐被人们遗忘。
2012年7月,江边村通过招商引资,开始对高峰塔进行更换琉璃瓦,修葺木门木窗,开辟地宫通道,设立孔子雕塑,地面铺装麻石、青砖等修缮工作,并在塔院内广植各类名贵花木,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依山造势,将原村文化中心进行苏式园林改造,使其建筑与宝塔融为一体。
明代是湘潭重要的发展时期,曾在明初、清初被两次屠城,可见湘潭历史命运的惨烈与曲折。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四十五年间,嘉兴秀水人、县令包鸿逵主政湘潭,轻徭减赋,地方经济才有所发展。湘潭籍进士、左谕德李腾芳,左迁太常博士,引疾家居,襄助县令包鸿逵先后建设万楼与宝塔。之后,李腾芳起任行人司正,历太常少卿,直至担任礼部尚书兼掌院学士,协理詹事府,晋太子少保,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塔成之时,李腾芳出面恭请南京光禄寺少卿、嘉鱼李憭为宝塔作记,并代笔完成《高峰石塔记》。此文对宝塔建设始末以及宝塔的功用作了详细介绍:“湘潭于湖南最有名,地势自交广峤岭戟立斗折而来者,忽然释其岩嵁巇而放于夷悠,潇、蒸、湘诸流又有以宣其滞、出其恶而潴其美。故生于斯者,问学文秀之民多。然竞介距以斗科名则士犹欠然自少之也。商于乡先生克扬张公辈,告于邑令仪甫包公,为石浮屠尖于邑治之南山,占巽之隅,因崇为高,凡若干尺。始于去春甲寅之二月,考之以今秋乙卯九月。”
。宝塔建成后,湘潭地方逐渐形成了“八月十五游宝塔”的民俗,并演绎出中秋儿童放孔明灯、以瓦片垒塔而“烧宝塔”的异俗,“宝塔镇蜈蚣”的传说也不胫而走。塔第一层做了几尊观音像,每年二月十九日、三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大师的三个生日时,就会有附近的百姓到这里来朝拜
宝塔与宗教和迷信无涉。它虽然借助了佛塔的建筑形式,有如同时建成的万楼一样,宝塔完全是一种寓意文运昌盛的中国传统建筑。建筑它的用意在于鼓励学子努力学习上进,多出进士,多出人才,以振起地方之学风,推进地方之文明。
清人周兆鹏《登宝塔岭》诗:“塔势崔巍暮入秋,诸天斗宿豁双眸。百年文物荒丘冷,千里征帆故国愁。石嘴似人横浦口,昭山如舫劈江流。开轩试看凌霄鸟,只恐狂风卷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