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消费常见陷阱
陷阱一:保证金
不少旅行社都通过“出游优惠”策略,大肆收取游客预付金或保证金,随后借口各种理由,声称保证金要在行程结束后1至3个月才能取回,旅行社则用保证金来弥补运行中的资金缺口,或进行投资获利。
防“坑”指南:保证金已被国家旅游局明令禁止,遇到请拒绝购买。
陷阱二:低价团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旅行社经常会打着低价团甚至是零负团费的旗号来吸引游客。旅游产品涉及咨询、接待、向导等一系列服务,且并无统一行业标准,导致商家经常恶性竞争打价格战。“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味追求低价的结果,必然就是服务品质的大打折扣。
防“坑”指南:切勿贪图小便宜,正规商家多方比价,谨慎购买。
陷阱三:强制购物
旅行团导游带游客去指定购物场所,强制消费以收取回扣。遇到不想被强迫消费的游客,导游甚至会破口大骂、拳脚以对。所以大多数时候,游客为了避免惹上“麻烦”,只能花钱买舒心。这样的行业“公开秘密”相信你早就见怪不怪了。
防“坑”指南:勇敢说不!《旅游法》明确规定: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陷阱四:行程缩水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自助游临时报的短途团中。
防“坑”指南:签订行程合约时要仔细通读条款,遇到侵权记得留证。
陷阱五:交通骗局
有时旅游产品里的交通会遇到火车晚点、航班延误的情况,或是承诺的交通保障没有兑现。机票是否超售?出行时间是否延迟?舱位是否变更?车辆是否是指定车型?是否含有保险?是否包含私兼导?交通是否有保障?直接关系到旅游质量和体验感。
防“坑”指南:提前了解,选择正规旅游交通。自助游选择公共交通。
陷阱六:酒店霸王条款
旅游消费三大基本构成里,“住”是最多问题的,酒店宾馆的霸王条款层出不穷:①第三方平台预订的酒店不可以退款;②以各种理由硬性增加额外付费;③物品损坏赔偿价格高到离谱......
防“坑”指南:无解,只能擦亮双眼
二、旅游消费纠纷
1、在旅途中若遇旅游纠纷,可先与组团社的全陪、领队或地接社导游多沟通。
2、不能解决时,再与组团社联系,要求妥善处理。要及时向他们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听取旅行社的答复后再做决定。
3、若旅行社拒不接受意见,应注意收集证据,待行程结束后再向旅行社交涉或向有关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4、如果客观条件允许,也可以当场向旅行社交涉要求采取补救措施,接受旅行社的合理补救措施,并继续完成旅程。
三、旅游消费维权
可选择以下的五种维权方式解决纠纷:
①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条: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
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