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族古歌(贵州省)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项目编号:Ⅰ-1
(3)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台江县,贵州省黄平县
(4)保护单位: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黄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苗族古歌(湖南省)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项目编号:Ⅰ-1
(3)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花垣县
(4)保护单位:花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苗族古歌(簪汪传)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项目编号:Ⅰ-1
(3)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
簪汪古歌(簪汪传)是苗族支系四印苗进行重大活动时,唱诵的民间口头文学。无文字记载,世代口口相传,是四印苗族群最为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载体。簪汪古歌有别于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古歌”、麻山苗族的“亚鲁王”。簪汪古歌以民族英雄“簪汪”为叙述核心,古歌描述了人类的起源,一直到战争迁徙、生产生活、民俗禁忌等场景。簪汪古歌内容十分丰富,有英雄簪汪赞颂歌、建房希望歌、出生祈福歌、出嫁祝福歌、去世引路歌等。古歌传唱成为该族民间文学最为活态的一部分,是记载四印苗族群迁徙史、生活史、文化变迁史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民间文学价值和民族历史研究价值。
远古时期,苗族人民饱受着战争苦难,为了躲避战乱,多次大迁徙,因为担心各种信息被历史所湮没,智慧的苗族先民便将自己的历史深藏于清雅、空灵而又雄浑悲怆的古歌当中,留存于民族的记忆里。
《苗族古歌》是在原始神话传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苗族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
苗族古歌又称“苗族史诗”,由金银歌、古枫歌、蝴蝶歌、洪水滔天和溯河西迁5大部分组成,共1.5万行。神秘的古歌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一直唱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其篇幅宏大,内容包罗万象。
古歌大多在苗族鼓社祭,婚表活动,亲友聚会、节日等场合演唱。演唱者多为老年人、巫师、歌手等。古歌的特点是五言体,盘歌问答、歌骨歌花交替演唱。诗歌运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叙述。每段歌词可以反复吟唱。
苗族古歌的分类各有不同,依出版和人们收集到的苗族古歌,从便于习惯法研究的视角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神话类古歌;第二类是历史类古歌;第三类是诉讼类古歌;第四类是婚嫁类古歌。演唱形式以盘歌形式,一般由4人分别组成两组对唱组,先甲方提问,乙方重复甲方问题后再回答;乙方回答完后,紧接着提出问题,甲方重复乙方问题再回答,如此往复进行,直至终场。
全诗属五言体结构,押苗语韵,长达一万五千余行,塑造了一百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诗中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反映了苗族先民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的解释和人们艰苦奋斗开创人类历史的功绩。
在演唱实景中,苗族古歌通常包括歌骨、歌花、套句、插唱等部分。“歌骨”是相对于“歌花”而言的概念,苗语称为“hsongdhxak”。hsongd,意为骨;hxak,指歌。由此可知,“hsongdhxak”实际是歌的骨架、骨干部分,所以称为“歌骨”,古歌中以叙述具体事情为主要功能的部分就是歌骨。
“歌花”是相对于“歌骨”而言的概念,苗语一般称为“bangxhxak”,也可称为“hxakbangx”。bangx,意为花。前者直译为歌花,后者直译为花歌。之所以把古歌的这类“附属品”称为歌花或花歌,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为唱古歌时,这是一种点缀如同一种装饰品;二是因为它重在抒情,如花之香美诱人。
套语在苗族古歌的叙事过程中,既是每一首歌分成若干部分的标志,也是把每一部分或者说两组对唱者所唱的内容连接起来,提示对唱的另一方将轮至他们演唱的“信号”,有时套语与歌花是交织在一起的,它既有上下承接的功能,也有表示自谦和赞美对方的内容。
古歌演唱过程中,在一方唱歌花或套语时,另一方可以有简短的“插唱”。其内容主要表示对对方答案的赞同或对提问的异议。
插唱与歌花、套语演唱不同之处在于: 套语是在答了对方问题和提出己方的问题之后,歌花则在对方已提出问题,己方准备解答之前。而插唱却是正在“一方 唱歌花和套语时,”唱时音调较低,一般不高过对方,以示尊重。这是就演唱时段而言,若论内容,插唱与歌花基本无异。
《苗族古歌》在苗族社会历史中重要的地位,是苗族口传文学的典型代表,是苗族古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除具有历史学、民族学、哲学、人类学价值外,还具有教育、审美和娱乐学杰出价值。